研究亮点
南海北部水体中颗粒物从生成到埋藏过程中稳定氮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及其控制因素
发布日期:2017-11-01

2017814日,高树基教授课题组在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Biogeosciences期刊在线发表题为“Examining N cycling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from N isotopic signals in nitrate and particulate phases”的研究论文,揭示南海北部水体中颗粒物从生成到埋藏过程中稳定氮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及其控制因素。

 

氮是大多数海洋初级生产力和输出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调控着海洋生物泵效率和大气二氧化碳水平。颗粒有机物的稳定氮同位素(d15NPN)可以作为很好的示踪剂反演现代和过去的海洋氮循环过程。然而,颗粒有机物从生成到埋藏过程中经历诸多复杂过程,尤其在边缘海这一氮循环过程极其活跃,也是最为复杂的区域。充分了解边缘海中d15NPN在沉降过程中的控制因素至关重要。

 

该研究团队通过综合分析南海北部不同氮储库现有和历史的稳定氮同位素组成数据,完整展示了硝酸盐,悬浮/沉降颗粒物,浮游动物以及表层沉积物中稳定氮同位素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次表层硝酸盐是支持南海北部输出生产力的主要新生氮源。上层水体中不同氮储库间相似的稳定氮同位素组成表明真光层内部氮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快速运转。此外,作者发现南海深层水体中沉降颗粒的d15NPN明显减小,这主要是由于侧向传输贡献的具有较轻同位素特征的颗粒氮所致。进一步通过质量守恒的估算推测其他过程(如微生物活动,超微型浮游植物的选择性输出)也可能导致上述d15NPN的减小。基于上述结果,作者指出不同于其他大多数陆架边缘海,南海整个水柱中d15NPN从生产到埋藏过程中存在显著变化,因而在南海(或其他类似边缘海)利用沉积物的d15N重建氮循环的历史变化需要仔细评估其可行性。

Citation: Yang, J.Y.T., S.J. Kao, M.H. Dai, X. Yan, and H.L. Lin, 2017. Examining N cycling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from N isotopic signals in nitrate and particulate phase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Biogeosciences, 122, 2118–2136, doi:10.1002/2016JG003618.

全文衔接: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2016JG003618/full

 

 

┊ 首页  ┊ 937计划  ┊ 项目简介  ┊ 支撑条件  ┊ 研究进展  ┊ 研究成果  ┊ 图文共享  ┊ 友情链接  ┊ 下载中心  ┊ 管理员信箱:melweb@xmu.edu.cn  ┊

版权所有 © 联系地址: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973办公室   邮编:361005     联系电话:0592-2186029     传真:0592-2184101 

您是第    位访客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