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设置
课题设置
此信息发布于:2015-04-01     浏览次数:
课题一:南海 源汇格局及其主要生物地球化学调控

课题负责人:戴民汉(厦门大学)主要学术骨干:郭香会(厦门大学)、王桂芝(厦门大学)

主要研究目标:系统定量南海的源汇格局,比较南海陆架()和海盆区()通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关键热力学调控因子,探讨陆源营养盐输入及大气升高等人类活动对南海源汇格局的影响,集成分析南海碳循环过程与机理并揭示其全球意义。

课题二:浮游植物固碳及其对南海碳循环的调控机制

课题负责人:潘德炉(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主要学术骨干:白雁(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王天愚(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孙军(天津科技大学)、黄邦钦(厦门大学)、王海黎(厦门大学)

主要研究目标:通过结合历史资料集成分析、现场观测、培养实验、高时空分辨率的生物光学漂流剖面浮标和大尺度遥感观测,揭示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时空格局及其对多尺度过程和短期气候振荡的响应,阐明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及重要浮游植物功能群的固碳速率及其在生物泵过程中的作用,揭示初级生产过程的物理化学生物调控机制及其对南海北部陆架和海盆碳源汇格局的影响。

课题三:有机碳的生物再循环、输出及其与氮、硅等生源要素的耦合

课题负责人:刘红斌(香港科技大学);主要学术骨干:陈炳章(厦门大学)、高树基(厦门大学)、蔡平河(厦门大学)、陈蔚芳(厦门大学)、李骁麟(厦门大学)、王大志(厦门大学)

主要研究目标:研究南海上层和弱光层海洋微型生物食物网结构和主要碳流途径并结合颗粒和溶解有机碳的分布规律和分子特征及其迁移、输出通量,揭示其对南海碳循环的调控作用;研究氮、硅等关键营养要素与碳循环的耦合,阐明不同来源营养盐在调控生物泵效率中的关键作用;综合分析环境因子对生物泵的调控,比较南海陆架()和海盆区()生物泵过程以及对碳源汇的影响。

课题四:南海碳循环的动力调控、模拟与变化趋势

课题负责人:胡建宇(厦门大学)、甘剑平(香港科技大学);主要学术骨干:鲁中明(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程鹏(厦门大学)

主要研究目标:通过研究南海陆架、海盆及邻近大洋相互作用的三维环流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获取南海碳、营养盐等的物质输运通量,揭示其控制机理;通过发展三维物理生物化学耦合模拟系统,并结合现场观测和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结果,综合分析南海碳循环的过程、机理和长期演变趋势。

┊ 首页  ┊ 937计划  ┊ 项目简介  ┊ 支撑条件  ┊ 研究进展  ┊ 研究成果  ┊ 图文共享  ┊ 友情链接  ┊ 下载中心  ┊ 管理员信箱:melweb@xmu.edu.cn  ┊

版权所有 © 联系地址: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973办公室   邮编:361005     联系电话:0592-2186029     传真:0592-2184101 

您是第    位访客   站长统计